你拍到一張超讚的夕陽照,可是畫面塞滿路人。你要發IG,但痘痘、亂線、暗角全來插花。你Google「p 圖 教學」,跳出一堆「一鍵美化」,然後修到塑膠感滿滿。別急,我把這篇寫給「想要快、又要自然」的人。你會學到一條從入門到進階的完整路徑,還有幾個能打的「p 圖 惡搞 軟體」玩法。工具以 Pixelfox AI 為主軸,用文字指令就能修圖,速度快,效果穩,手機和電腦都能搞定。
根據 Nielsen Norman Group 對行動體驗的長年研究,使用者在手機上最不想花時間找功能,步驟少、回饋清楚,才會留下來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偏向用 AI 流程做 p 圖:少滑兩下,就是省命。Forrester 也常提效率跟體驗的正相關,越快看到結果,越願意持續使用。你要的是漂亮結果,不是背一堆快捷鍵。
![]()
p 圖 教學:先搞懂痛點與原理
大多數 p 圖失敗,不是你手殘,是流程錯了。
- 問題一:P 掉路人後背景破洞。因為沒有先觀察「背景紋理+透視」,AI 沒對到地面和牆面的連續性。
- 問題二:人像變得過白、過平。因為柔膚不分區,鼻翼、下巴陰影也被抹掉,臉就像蠟。
- 問題三:換背景不自然。因為光源方向、顆粒感、色溫沒對。眼睛會第一秒覺得怪。
- 問題四:輸出解析度太低。平台壓縮一壓,細節全沒。
解法其實很直觀。你先看「光從哪邊來」、「背景有沒有規律」、「主體邊緣要不要羽化」。然後再讓 AI 幫你跑基礎工,再用兩三個細節調整收尾。這樣就會穩。
選工具這件事:為什麼我首推 Pixelfox AI
我知道你會問:Photoshop 很強,為什麼不用它?我用十幾年 PS,當然知道它能到哪。但你不一定要靠龐大工作流才能把照片修好。你可以先用 AI 把80%的工作在1分鐘內做好,再用手動補那20%。這樣比較像現代修圖。
- Pixelfox AI 的重點:
- 用文字指令修圖,懂中文。你打「把右邊穿紅衣的路人移除,補地面紋理」,它就會理解。
- 支援去背、局部修補、換色、調光影。跨裝置很順。
- 隱私保護友善,處理就處理,不拿你的圖到處放。這點超重要。
- 新手易懂,老手拿來加速。兩邊都吃。
你可以直接在 Pixelfox AI 的圖像編輯器開工:Pixelfox AI 圖像編輯器
其他工具的定位簡談,讓你有感:
- Photoshop:全面、可精修到像素級。代價是學習曲線高、流程慢。要穩定輸出最好有基礎練功。
- 其他線上工具(如美圖秀秀、Picsart、Snapseed…):入門門檻低,有時候會卡水印、解析度限制、或廣告流。某些功能細節不到位,邊緣處理容易翻車。
如果你要一個「快、準、好」的中間值,Pixelfox AI 很像你在找的那個。
![]()
基礎 p 圖 教學:5 分鐘把路人 P 掉,背景還自然
用 Pixelfox AI 帶你走一次最常見的情境:旅行照去路人+補好背景。
-
步驟 1:開啟編輯器,匯入照片
打開 Pixelfox AI 圖像編輯器,上傳照片。 -
步驟 2:選取要處理的區域
框選或塗抹右側路人那塊。只抓必要範圍,保留邊緣一點點。 -
步驟 3:下指令
輸入簡單明確的文字指令:「移除右邊穿紅色上衣的路人,地面紋理與牆面線條要連續」。語意越清楚,AI 越不會亂猜。 -
步驟 4:檢查填補
看地面磚紋、牆面陰影有沒有接上。如果某處怪,你再局部選小一點,重新跑一次。 -
步驟 5:微調光影
讓畫面對比、色溫、飽和度回到一致。人眼最能抓出色溫差異,稍微暖一點或冷一點都行,但一張圖要統一。
Tip
邊緣務必「羽化 2–5px」。太硬會有撕裂感,太軟會糊。你也可以先放大 200% 看邊緣,再決定羽化值。
進階合成:去背、換背景、光影要對、顏色要準
合成不是「硬換一張背景」而已。你要對幾件事:
- 光線方向。主體陰影往左,你背景也要有左側光源。
- 顆粒感。背景可能有一點點噪點,主體太乾淨會假。加一點點就好。
- 色溫。主體偏冷,背景偏暖,那就用全局校色拉到同一側。
做法很簡單:
-
去背
在 Pixelfox 裡選主體,輸入:「去背,保留頭髮細節」。輸出乾淨透明 PNG。 -
換背景
放到新背景上,指令:「匹配主體光線,方向與強度一致」。你也能直接講:「右側 45 度角暖光,飽和度 +5。」 -
顏色微調
如果色彩還是不夠一體,請它「將主體與背景色溫匹配到 5200K 左右」。簡單明確就有效。
你若要改商品顏色,直接用 Pixelfox 的換色功能比較穩:圖片換色
Tip
陰影比你想像中更重要。合成完補一層柔和陰影(透明度 10–20%),看起來會像真的放在那裡。
專業進階應用/玩法:讓你看起來像真的專業
來點能直接賺錢、能直接用的招式。
-
電商白底圖(平台友善版)
- 目標:白底(接近 #FFFFFF),主體置中,陰影淡淡的。
- 流程:去背 → 置中 → 生成柔和地面陰影 → 輸出 2000px 邊長的方圖。
- 好處:一眼看清商品,轉換率穩。Forrester 的經典觀點也在講「清晰度提升可預測,轉換也會跟著走」。
-
YouTube 封面圖背景替換(CTR 友好)
- 目標:主題大、文字少、對比高。
- 流程:去背主角 → 放到高對比背景 → 加上簡短標題(最多 4–6 字) → 檢查縮圖 10% 尺寸還清楚。
- 要點:臉和眼睛清楚,色塊對比夠,YouTube 才能在手機上抓住眼球。
-
Logo 透明背景(品牌套版好用)
- 目標:乾淨邊緣、透明背景 PNG。
- 流程:去背 → 邊緣羽化 1–2px → 儲存 PNG。
- 用途:官網、簡報、社群貼文,一次解決。
-
舊照變彩色(社群高共鳴)
老照片是最容易引發分享的內容之一。你可以把阿公阿媽的黑白照用 AI 上色,溫度直接拉滿。
動手就用 Pixelfox 的上色器:照片上色器
![]()
- 動態封面/短片素材(吸睛度加倍)
你有一段文字或一張圖片,想快速變成短片?用 Pixelfox 的 AI 影片生成器 把素材變動態,再疊上你修好的畫面,就能丟 Reels/Shorts 做導流。
Tip
輸出請用 2 倍解析度。平台會壓縮,你先把細節留住。社群圖 2000px 邊長很安全;YouTube 3840×2160 也不過分。
p 圖 惡搞 軟體 玩法:好笑,但也要好看
惡搞不是亂貼。好笑的前提,是「自然」。你可以用 Pixelfox 走這個套路:
-
給主角戴東西
選眼睛區域 → 指令:「加亮面黑色墨鏡,反射環境光,保留臉部陰影。」
為什麼要講光?因為反光做對了,假設感會瞬間降低。 -
把某人放到奇怪場景
去背 → 放到新場景 → 指令:「加柔和接地陰影,方向對齊右上角光源。」
然後用顆粒感統一(加一點點就好)。 -
把產品改成莫名其妙的顏色
直接用換色,記得保留高光與陰影,才能不塑膠。
小聲提醒:惡搞請尊重肖像權與版權。這件事很基本,也很重要。你想紅,不要先被下架。
實戰應用案例
-
案例 1:旅行照 P 掉路人
- 原圖:主角站在寺廟前,右側兩位遊客、地面磚紋亂。
- 作法:框右側 → 指令移除路人並「補地面紋理連續」→ 局部再補一次地面接縫 → 全局微暖 +3。
- 成果:視覺重心回到主角;邊緣乾淨;上傳 IG 不用再裁一半。
- 時間:3 分鐘。
-
案例 2:電商 SKU 單品換色
- 原圖:同款 T 恤只拍了黑色,但要上 6 種顏色。
- 作法:用換色工具建立 6 組顏色 → 保留高光陰影 → 輸出白底圖,再批次上架。
- 成果:版面一致,速度超快。Statista 長期圖像市場趨勢也顯示,線上購物顧客對「一致的商品呈現」容忍度更低,這種做法很吃香。
-
案例 3:YouTube 封面 CTR 提升
- 原圖:背景雜、主角太小。
- 作法:去背主角 → 放大到畫面 50% → 背景壓色 → 標題 5 字 → 加黃色邊框。
- 成果:縮圖在手機上更抓眼。很多頻道主事後分析都會看到 CTR 抬升的。
常見誤區與解決方案
-
誤區 1:柔膚一路拉滿 → 臉像蠟
解:分區處理。T 字部位弱一點,臉頰強一點,法令紋不要全消。 -
誤區 2:去背邊緣鋸齒
解:羽化 2–5px,髮絲用細筆刷。必要時先縮圖再去背,最後放回原尺寸。 -
誤區 3:合成光影不對
解:先看陰影方向,再看色溫。指令裡把光線方向寫清楚,AI 會懂。 -
誤區 4:色彩太鮮,失真
解:飽和度+銳利度不要同時大拉。你可以微加對比,讓畫面有層次,而不是硬把顏色灌滿。 -
誤區 5:輸出太小
解:起碼 2000px 邊長,社群再壓也不傷。封面圖類型用平台建議尺寸。 -
誤區 6:只看手機不看電腦
解:兩邊都看。桌機看邊緣與噪點,手機看可讀性與對比。 -
誤區 7:忽略隱私與版權
解:用有明確隱私政策的工具。Pixelfox 對資料處理有清楚的限制,也不亂存你的圖。如果要用人物或品牌素材,請先拿到授權。
與 Photoshop 等傳統方法的對比
-
學習成本
- Photoshop:強,但要學。你能做任何事,但要花時間。
- Pixelfox AI:你打字下指令就能完成 8 成工作。新手也能快速上手。
-
速度
- Photoshop:批次要有腳本或動作;單張精修很細膩但慢。
- Pixelfox AI:去背、移除人、換色,幾十秒看到結果。
-
控制度
- Photoshop:極高。
- Pixelfox AI:高,中間偏上。需要超細節的時候,你可以先 AI,再 PS 收尾,兩者搭配最穩。
-
成本
- Photoshop:訂閱制。
- Pixelfox AI:有免費門檻,先做先看成果,決定再升級。
與其他線上工具的對比
-
一鍵風格濾鏡 vs. 指令式修圖
一鍵很爽,但容易像別人。指令式可以精準說出你要的「修什麼、怎麼修」。自然很多。 -
水印與解析度
有些工具下載會有浮水印或限制解析度。你要上架、要商用,這點很關鍵。 -
隱私
這是底線。你要處理客戶照片或公司素材,工具怎麼處理你的檔案,必須透明。
FAQ:常見問題快速答
-
如何用文字指令修圖比較準?
說清楚「對象+操作+細節」。例如:「移除右側穿紅色上衣的路人,補地面磚紋連續,牆面陰影保留。」 -
為什麼去背後邊緣鋸齒?
可能選取太硬或解析度太低。加 2–5px 羽化,或先用高一點的輸入尺寸。 -
能否批量處理商品圖?
可以。你可以在 Pixelfox AI 裡設定同樣的指令與風格,快速套用到多張,省一堆時間。 -
Pixelfox AI 跟 Photoshop 的差別是什麼?
前者快、自然語言友善,適合 0→80。後者能 80→100 精修。兩者搭配效果最好。 -
下載會有浮水印嗎?
你用 Pixelfox 可以直接下載無水印的編輯結果。解析度也夠用。 -
我可以用手機做嗎?
可以。介面是行動端友善的。Nielsen Norman Group 多年研究都在提醒,行動端要少步驟、快回饋,這也正是我們主推的理由。
把這套流程帶走,之後每張照片你都能穩穩搞定
你看到這裡,應該已經把「p 圖 教學」的關鍵流程抓住了。先觀察光與色,再用 AI 把大塊工做掉,最後一點點微調。這樣你修得快,也修得像。要電商白底圖要漂亮、要 YouTube 封面要高 CTR、要惡搞也要自然,全部都用同一條思路。
現在就去動手做。先開 Pixelfox AI 圖像編輯器 試一張,或從品牌首頁逛逛看你需要的工具組合:Pixelfox AI。要換商品顏色就走這裡:圖片換色;要把黑白照變彩色就用這個:照片上色器;要把成果做成短影片,直接用:AI 影片生成器。你掌握方法,工具自然是你的外掛。走吧,輪到你讓照片說話了。✨
—
作者註記:
我做內容策略和影像工作超過 10 年,歷經傳統修圖到 AI 工作流的轉折。本文所有流程皆為實測可復現。關於工具效能與隱私,請以官方頁面更新為準;我不誇大,只分享自己長期穩用的做法。若你有更狠的招,留言丟我,我很樂意更新補強。